近年来,随着有声经济的蓬勃发展,配音行业以其灵活性和艺术魅力吸引众多爱好者。然而,这股热潮下暗藏诈骗风险。近日,崇明港西镇一位六旬阿姨在追逐“配音梦”过程中,险些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连环骗局,所幸村干部和民警及时介入劝阻,避免了财产损失。
7月24日,崇明公安分局港西派出所接到村干部紧急报警,称村民沈阿姨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。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稳赢配资,经了解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“配音培训”连环骗局。
原来,60多岁的沈阿姨在网上听过几次“无需太多门槛,配音就能赚钱”的广告后,对配音产生了浓厚兴趣,先是花费1200元在网上报名参加了某“声音培训班”,之间成功完成了4篇情感文的配音任务,每篇获得50元报酬,共计200元。这笔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沈阿姨欣喜不已,对自己的声音潜力信心倍增。
当沈阿姨兴致勃勃地申请报酬更高的配音任务时,却屡屡被告知“审核未通过”。正当她困惑之际,另一个名为“XX学堂”的配音机构广告适时出现。热情的客服人员向她描绘了更“专业”的蓝图:只需拥有一台电脑并缴纳3000元学费,就能系统学习,轻松接单,实现“声音事业”的梦想。深信自己只是需要“专业提升”的沈阿姨毫不犹豫地添置了一台电脑,并立即联系村干部帮忙安装。村干部在询问详情时稳赢配资,敏锐察觉到其中的异常,一位说普通话都拗口的农村阿姨能配什么音呢?为以防万一,村干部果断联系了港西派出所。
“阿姨您看,这些所谓的配音高额报酬任务都是诱饵。”民警陆东来确认沈阿姨没被骗后,一边在她的手机上安装“金护”防诈App,一边指着诈骗案例宣传:“骗子先给您一点甜头取得信任,等您想赚更多时就用各种理由卡住,再换个马甲继续行骗。”民警现场演示了如何识别涉诈网址,当输入“XX学堂”的链接时,防诈App立即弹出红色预警界面。
据民警介绍,此类骗局通常具有“四部曲”特征:先以“低门槛高收益”吸引受害人;接着用小额报酬建立信任;然后以“资质不足”等理由中断收益;最后推出“升级课程”实施二次诈骗。沈阿姨遭遇的正是这种典型套路,所幸村干部在帮助安装电脑时发现异常,及时报警阻止。
“其实我普通话都不标准,哪能当专业配音员啊。”醒悟过来的沈阿姨后怕地说。民警耐心开导:“培养兴趣爱好是好事,但要对‘轻松赚钱’的虚假宣传保持警惕。”派出所随后联合村委会在社区活动中心举办反诈讲座,重点剖析“技能培训类”诈骗的识别技巧。
“我们支持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,但更要筑牢防诈防火墙。”港西派出所所长徐溢溢表示,将持续推进“社区警民联动”机制,通过村干部、楼组长等力量,构建全民反诈防护网。
警方提示:市民培养兴趣爱好应选择正规平台稳赢配资,切勿因“创收心切”落入诈骗陷阱。老年人参与网络活动时,最好多与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沟通核实。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